黄山市徽笔工艺研所
一.徽笔介绍
徽笔因产于徽州(今黄山市)而得名,又名“汪伯立笔”,与徽墨、歙砚、澄心堂纸并称为徽州文房四宝,以“尖、齐、圆、健”四德著称于世,具有含墨量多,易开合的特点,宜书宜画,并能充分体现墨色的干、湿、浓、淡、枯的效果,自古为文人墨客所追捧。
徽笔兴盛于宋代,选料精细,坊间有流传“万毛取一毫”的说,制作精致,仅笔头就有72道传统工序,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观赏、收藏价值。
徽笔在古时大多是宫廷御用贡品,民间罕见,也很少有实物流传。发展到近代,毛笔不再是人们日常的书写工具,市场急剧缩减,由此,徽笔及其制作技艺日渐式微。至今,只有杨文一脉相传。
二.徽笔工艺研究所介绍
徽笔工艺研究所属民办非企业单位,坐落在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-屯溪老街,是黄山市规模最大的专业毛笔研究、黄山市徽制作、销售基地。主要工作内容为:传承徽笔制作技艺,研究开发徽笔新品种,专业定制徽笔,整理、收集、保护徽笔及制作技艺的知识并加以宣传,扩大徽笔的知名度。现为专业徽笔制作技艺传承保护和研究机构,有国家级传承人1名,市级传承人2名。单位现为“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,“屯溪老街社区博物馆”展示区,并拥有“百村千幢”保护建筑等称号。
目前徽笔工艺研究所复原了唐代“鸡距笔”、清代“宫廷御笔”等诸多古法制笔。创新了“滋龄妙笔”、“桃园三结义”、“点苔笔”、“千丝万缕”、“九九归一”等新型徽笔,共计小楷品种10余个,专业绘画品种7个,专业书写品种9个
三.荣誉奖项
1999年6月,“迎世博”99昆明艺术博览会精品展作品获金奖并被永久收藏。
1999年9月,荣获《中国工艺美术创作大展世纪杯》佳作奖。
2009年10月,作品《碧月凌云》被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收藏。
2012年5月,第一届安徽省传统工艺美术产品奖作品获二等奖。
2012年11月,首届中国(黄山)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中荣获金奖。
2014年10月,“文心雅韵——安徽非遗文房四宝专题展”中荣获金奖。
2018年12月,首届长三角文博会优秀展示奖。
四.徽笔的制作的大致流程
1.选料 2.去油脂
3.去绒毛 4.齐毛

5.切毛 6.配毛

7.扎笔头 8.粘合笔头

9.修理笔头 10.刻字

五.研学体验
1.研学目的
为了更好宣传、保护和传承徽笔制作技艺,徽笔工艺研究所开展了多项研学项目。自2016年始,研究所先后开展徽笔制作技艺研学项目次数60多次,1200多人次进行了徽笔制作的体验,包括来自英国、法国、德国、美国、日本、台湾、香港等国内外友人。
2. 研学流程
(1)徽笔历史知识相关讲解
